2021-04-09 16:49 来源:驻马店网
在“创办拂晓剧团和拂晓报社”的展台前参观。
认真听讲解员讲解。
凝神驻足观看史料。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前合影。
记者 郭建光/文 王建成/图
带着对《拂晓报》创始地寻根的心情,4月8日上午,安徽省宿州市拂晓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武华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杨存良等一行5人,来到革命圣地“小延安”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拂晓报社重走拂晓路
“我们是带着不一样的感情来到这里的,通过重走拂晓路,明白这张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心血的报纸的创刊背景,今后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办好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生,把这张散发着历史光芒的报纸发扬光大。”武华峰一行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创办拂晓剧团和拂晓报社”的展台前凝神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你看,这是彭雪枫将军执笔写下的创刊词,今天读来依旧催人奋进,砥砺我们永不懈怠,一定要把《拂晓报》精神传承下去。”武华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新闻人,我们会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推动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83年前从竹沟出发 历尽沧桑铸就辉煌
1938年9月29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确山竹沟创办《拂晓报》,后该报随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抗日。这份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奏响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随着根据地不断扩大及抗日武装的发展,《拂晓报》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的重庆、西安及华北等地。1946年夏出至1000期后,根据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同志。《拂晓报》存在时间长,坚持8年,共出版1159期,与骑兵团、文工团齐名,被誉为新四军四师的“三大宝”。它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党中央的声音,宣传了党的抗日方针,给边区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在党的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武华峰一行参观了位于竹沟革命纪念馆南侧的《拂晓报》创刊时的印刷厂,并在印刷厂旧址门前合影留念。武华峰介绍,1938年9月29日,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拂晓报》在确山竹沟一间农舍中诞生。83年历尽沧桑,《拂晓报》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如今的《拂晓报》形成了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新媒体矩阵,以正确的导向、准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筹建报史馆 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正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报史资料,积极筹建《拂晓报》报史馆。”在参观结束后的座谈中,武华峰表示,《拂晓报》现在是中共宿州市委机关报,他们按照宿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正紧锣密鼓打造《拂晓报》报史馆。此次开展“拂晓报社重走拂晓路”活动,意义深远,他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竹沟革命纪念馆的联络,互通关于拂晓报社的历史资料。
武华峰还就寻找《拂晓报》创刊号情况与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进行交流,希望能够早日找到创刊号。
参观结束后,武华峰一行来到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