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21:30 来源:大河网
近几日,关于“河南高校涨学费”的消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
25日,该消息迎来“官宣”。《2019年河南省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听证会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正式发布,《河南省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随之出炉。
根据《公告》,12月10日,我省将举行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
河南高校为啥要涨学费?
要涨多少?
学费现行标准如何?
涨了的学费,会用在哪?
涨价之后,如何保障贫困生不发愁?
为此,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了走访。
【三种学费标准调整方案出炉】
根据《方案》,本次学费标准调整范围仅限我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学费标准,不包括研究生(含博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拟从2020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执行新学费标准,原在校学生仍按原学费标准执行。
学费如何涨?《方案》拟定了三个调整方案。
第一种方案平均上调金额为本科1068元/生·年、专科470元/生·年;平均上调幅度18.92%。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上浮15%,上浮专业范围不超总数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可上浮10%;优势特色学科可上浮10%;国家级高职优质校可上浮10%;省级高职优质校可上浮5%。
第二种方案平均上调金额为本科1348元/生·年、专科515元/生·年;平均上调幅度22.65%。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上浮15%,上浮专业范围不超总数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上浮10%;国家级高职优质校可上浮15%;省级高职优质校上浮10%。
第三种方案平均上调金额为本科1466元/生·年、专科548元/生·年;平均上调幅度24.46%。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上浮10%,上浮专业范围按当年该校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的100%;国家级高职优质校可上浮15%;省级高职优质校可上浮10%。
(资料图)
【解读:三种调价方案有何差别?】
三种调价方案如何制定,又有何区别呢?
在拟定调价方案时重点把握了四点:一是以成本监审为基本依据,突出调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以“三个相适应”原则为基本底线,突出调整的统筹性和公正性;三是赋予高校一定自主权,突出调价统一性和灵活性;四是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突出调价稳定性和前瞻性。
第一方案在目前已调整的省份中,本科文科和理科排名分别为第9位、第8位;本方案适当拉开学校、学科之间收费差距,并向双一流大学、博士硕士点院校和特色优势学科倾斜;给高校一定收费自主权,由其在规定幅度内自主确定标准;调价水平相对较低,但对高职高专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第二方案适度调高本专科基准学费标准;加大支持理工类学科发展力度;双一流高校、博士硕士点院校在规定幅度内自主确定标准,充分体现了“三个相适应”原则,学费标准有一定前瞻性。在目前已调整的省份中,本科文科排名第7位,理科排名第6位,与去年刚调整执行的河北、山西等邻省标准接近。
第三方案本科较大幅度提高了基准学费标准,进一步缓解高校经费压力;适当拉开双一流高校与其它公办普通高校的价格差距,充分体现支持双一流高校发展。但该方案学费标准上涨幅度较大,在目前已调整的省份中处于较高水平。
【现状如何?我省高校学费标准15年未变】
2007年,17岁少女小麦带着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交了3700元学费,成为中原工学院的一名大学生;2019年,小麦已经是个5岁孩子的妈妈,陪哥嫂送侄女入读母校中原工学院,交了3700元学费后,侄女欢天喜地住了住宿,小麦却一脸惊讶。“十二年了,学校学费都没涨过?”
那么,我省现行学费标准如何?据了解,我省执行的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是根据豫财[2007]74号文件要求,参照2004年的标准执行,至今已经执行了15年。本科学费标准为:文科类3400元/生年、理工类3700元/生年、医学类4500元/生年、艺术类5700元/生年,这个学费标准在全国排名倒数第4位,不仅低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也低于多数西部省份,在中部省份居倒数第一。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仍居全国倒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公办高等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收取学费、住宿费等形成的事业收入。
学费之余,财政拨款的投入力度又如何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支出由2004年20.4亿元增加至2018年260.6亿元,增长约12.8倍,年均增长率17.16%。特别是2011年以来,持续加大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力度,2012年和2017年分别完成公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的目标任务;2018年,我省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至14226元。
“近年来,我省对公办高校的投入力度,生均拨款连年显著增加,特别在‘人才引进’、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双一流’高等学校建设等内涵发展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
【调整幅度如何确定?最高不超生均培养成本25%】
那么,此次学费调整方案,调整幅度是如何确定的呢?
一是以生均培养成本为基础,二是严守国家政策红线,三是在保持相对稳定前提下具有一定前瞻性。
按相关规定,监审的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是确定我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的基本依据。”为科学制定标准,2018年6月起,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全省133所高校(含民办)2015-2017年度教育培养成本开展调查监审,形成了高校教育成本分析和监审报告。
此外,为支撑高校未来发展,成本监审环节对标全国普通高校平均水平,重点从提升主要生均指标水平、更新超期使用教学设备、偿付贷款利息等方面,测算了提升我省高校教育培养水平需要增加的合理成本,为调价幅度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提供了依据。
【为什么涨学费?生均培养成本翻番,办学压力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升,高等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不断提高。”平顶山学院校长苏晓红表示,2004年至2018年,我省CPI指数累计上涨45.92%。物价水平大幅提升导致公办普通高校办学支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等持续增加,成本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工资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逐步建立健全了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河南省不断出台工资调整政策,人员经费逐年增长,物价指数不断上升,公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等也在不断加大,生均培养成本逐年提高。”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利英表示,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时,在经费投入方面,要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生均经费收入不低于4万元。
郑州大学鲁照明表示,现代化教学设施投入、基础条件投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断增长,都提高了办学成本。此外,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竞争机制下,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成为人才竞争的实力体现,各高校对教育投入也呈现竞争态势,导致人才培养成本快速上涨。“学科建设的除旧创新离不开经费的足额支持,各高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比如实验室建设,对协同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方面的投入。本科高校进行学科建设,没有财力的持续支撑是难以发展的。”
【增长学费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如何】
学费涨了,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大学学费不能高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如果超出了当地居民的承受水平,学生很有可能因学费过高而放弃选择当地的学校,产生挤出效应。”平顶山学院院长苏晓红表示,从学费支出占城乡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看,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按户均人数3.10人算,每户年可支配收入为98809元,农村居民按户均人数3.37人算,每户年可支配收入为46611元。
据测算,调价后本科学费分别占我省2018年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4.96%~5.36%,占我省2018年农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10.50%~11.36%;专科学费分别占我省2018年城市户均可支配收入的4.28%~4.36%,占我省2018年农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9.07%~9.24%。
《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截止到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866元提高至31874元,增长3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70元提高至13831元,增长418%。对于2020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新生来说,三种方案本专科学费标准平均上涨幅度为18.92%—24.46%,低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涨学费用在哪?设施建设、内涵建设等投入】
涨了的学费会用在哪里呢?学费支出如何监管?
“增加的学费收入,学校将用于提高学生资助比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等方面,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利英表示,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一定缺口,2018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36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5714元少5348元,仅为全国的66%;生均图书73册,比全国85册的平均水平少12册;生均占地53.4平方米,比全国58.7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低5.3平方米。
对此,高校要确保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优先用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管力度,健全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增加的教育经费用于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严禁以各种名目变相提高学费或收取其他费用,要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同时,财政、教育、市场监督、审计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收费的监管审核力度。
【贫困学子如何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涨了学费,是否会影响家庭经济贫困学子?
目前,我省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代偿补偿、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30多项资助政策,实现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以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其中,国家助学贷款可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贷款需求,资助标准为普通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可以保障特困学生顺利入学,省内高校就读资助标准为500元,省外高校就读为1000元;国家助学金可以基本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需求,资助标准为普通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平均3300元。
据统计,2018年我省高校在校生颁发各类奖学金8.57万人次,占高校在校生的4.01%,发放奖学金5.04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助学贷款52.82万人次,占高校在校生的24.73%,发放助学贷款35.33亿元;助学金资助93.10万人次,占高校在校生的43.58%,发放各类助学金15.38亿元;通过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获取资助27.35万人次,资助金额1.2亿元。
【各地情况】
根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国先后有16个省市调整了高校学费标准。
其中,河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调整为:文科类每生每年4600元,理科类每生每年4900元,医学类每生每年5200元,艺术体育类每生每年8000元。
根据国际上高等学校收费调查,美国近两年高校学费每年有2%以上的涨幅,加拿大高校近两年学费也不断上涨,甚至涨幅达10%以上,我国香港高校学费也在每年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