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婚宴咖啡代酒,你羡慕吗?

2019-08-08 21: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广东茂名一对90后小夫妻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婚宴。与人们熟悉的婚宴上,主人和来宾喝得酩酊大醉不同,出席这场婚宴的人们却是“越喝越清醒”。这对新人自带200个洋瓷缸去星巴克买来咖啡,邀请客人在宴席上畅饮,还主张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微信图片_20190809083957.jpg

婚宴不喝酒、不铺张浪费,吃剩下来的东西还打包带走。如此行事风格颠覆了很多人对婚宴的印象。毕竟,在一些人眼中,婚宴就是要大操大办,就是要不醉不休。这对小夫妻前卫的做法,有人表示羡慕,也有人认为太出格。

婚宴是喜庆的场合,不管是结婚的新人,还是赴宴客人,都应当开开心心。常言道,酒能助兴,在婚宴上喝酒似乎成了表达喜庆的唯一正确方法。婚宴上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就出现了新婚夫妻喝合卺酒的仪式。一场婚宴不喝酒,在老派人士看来就是不成体统的。

当喝酒成了摆脱不了的固定模式,酒带给人的就不只有快乐,也可能是烦恼。明明不会喝酒,却要被劝酒,直到丑态百出,或者伤了身体,这种婚宴上的尴尬比比皆是。不少年轻人感慨:一场婚宴结束以后,自己非但感受不到快乐,反而如释重负。很明显,那样的婚宴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微信图片_20190809084007.jpg

为什么婚宴有那么多迫不得已?那些大操大办的婚宴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意志?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仪式,婚宴的主导者从来不局限于新婚夫妻二人。在传统社会中,一对新人结为夫妻,意味着双方家族的融合。让与家族相关的所有人“看到”新人的结合,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有无与伦比的意义。相比之下,新婚夫妻二人的个人意志甚至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婚宴在社会生活层面的表征就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今,人口迁徙成为常态,小家庭占社会生活的主导,一对年轻人决定结为夫妻,在更大程度上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我的婚宴我做主,就成了多数新婚夫妻的期盼。

微信图片_20190809084009.jpg

婚宴咖啡代酒,体现了年轻人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传统文化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交际工具,这才出现了中国人“在酒桌上谈事”的说法;但在年轻人的眼里,咖啡也不再是单纯的饮品,同样可以担负社交功能。年轻人见面约咖啡店而不是约喝酒,成为普遍的潮流。

撇开健康层面的影响不提,喝酒本身就是效率低下的社交方式。“酒桌上好办事”,也很可能是“酒桌上办不成事”。相反,在高效率的社会中,喝咖啡意味着开门见山,意味着简洁高效,符合现代生活的要义。港片里“廉政公署请你饮咖啡”的桥段为人所铭记,显示着人们对这种高效办事氛围的向往。

婚姻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文明面貌的。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各种各样的新型结婚方式应运而生。有的年轻人旅行结婚,有的年轻人接受裸婚,有的年轻人干脆选择无婚宴结婚。婚宴形式的改变,不仅是年轻人的喜好更“潮”了,更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形态变化的直观体现。

当然,对一些正在筹备婚宴的新人而言,婚宴咖啡代酒,不是愿不愿的问题,而是行不行的问题——在90后的婚姻大事中,长辈的意志依然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在与长辈协调关系时缺乏话语权,更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面对别人开明的结婚方式,一些新人很可能只有羡慕的份儿。

撰文/王钟的

微信编辑/昆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