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第一书记潘华的脱贫之道

2018-07-06 08:48 来源:驻马店广视网

【驻马店广视融媒讯】(通讯员董莉莉 吕航)“七一”前期,在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的党员活动室里,支部联建暨脱贫攻坚知识竞赛活动正在热烈进行。在活动现场,采取有奖抢答、累计必答等多种形式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牢记扶贫政策及相关知识。

闫洼村曾经是个偏僻、闭塞、落后的贫困村,自从来了位郑州大学的“亲人”后,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郑州大学派驻双庙街乡闫洼村第一书记潘华来到村里后,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群众好评。潘华于2017年11月来到闫洼村236天来,潘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访与集中走访之中,了解民情民意。诸如分村组召开了主题为“闫洼是我家、事事靠大家”的村民座谈会,主题为“根在闫洼,同心共筑小康梦”的闫洼村部分返乡在外务工人员座谈会,了解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村内事务,欢迎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回乡创业发展。

春节前夕,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和有序配合下,潘华对全村557户逐户走访拜年,宣传党的政策,送春联送祝福,为愿意照相的村民照全家福。之后洗出逐户送达,深受村民欢迎。一张照片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抚慰了留守村民和孩子孤寂的心灵,交流变得无障碍,处处留下的是欢声和笑语,理解和支持。

刚到闫洼村,村里的情景让潘华大吃一惊,而闫洼小学教室门窗破损严重,孩子们在过堂寒风中学习。贫困户刘万巧家屋顶漏雨问题严重,但又达不到政府危房改造的标准,雨季将至,房屋岌岌可危。贫困户王广伦家墙面屋顶积水渗水严重,但是王广伦自己又年老体弱,自己无法处理。

“一个字,干!”潘华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分出轻重缓急,步步为营地开展工作。潘华即和村干部找来梯子爬上屋顶查看,帮王广伦清理、铲除了屋顶多年厚厚腐烂落叶,疏通了排水口,化解了其屋顶积水墙面渗水问题。

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潘华上传了刘万巧的诉求,在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女工委的爱心捐助下,刘万巧家屋顶漏雨和雨天门前道路泥泞出行难等问题,在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得到了妥善解决。

经过多方申请,最终在郑州大学精神文明办的资助之下,闫洼小学全部更换维修了小学教室门窗。破旧教室桌椅更新申请也已提交县教育局。

贫困户张金花与家人失散多年,通过县政协帮扶队员和潘华帮助,找到了失散32年的家人,资助了老人回甘肃老家团聚的路费,圆了其家人多年的寻亲梦,张金花老人也从此脱贫。

几个月下来潘华瘦掉了好几斤,皮肤更加黝黑了,为村民办实事,潘华的心与闫洼村民的心更近了, “只要群众能不再过苦日子,我受再多的罪也值得!”

多年来,闫洼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几乎年年丰产不丰收,村民对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潘华经过多方考察,引进并试种了“水果玉米”这一新品种,今年,14户分3批试种了30亩水果玉米,正常每亩可收3000棒,为确保村民收益,郑州大学最低保护价回收1元每棒,目前市场价可以买到2至3元,现如今第一批试种的即将成熟。

经过考察,白玉蜗牛吸引了潘华的眼光,玉蜗牛属是食用蜗牛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其肉质肥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含有20多种氨基酸。引进白玉蜗牛养殖项目,既堵又疏,引导小型养猪户转型,助力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户增收。目前村内已有1户在试验养殖,另有两户正在筹建蜗牛舍。

不仅如此,除因地制宜外,潘华也因户制宜,在香菇种植户李庆勇家,他鼓励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在养牛户王长干家,潘华提醒其完善设施,提高养殖技术,适度扩大规模,并请来专家指导,优化种植结构,着力构建水果玉米+夏南牛养殖等微生态循环产业模式,助力改善土壤环境,努力让村民土地增产增收增效,长出金子。

“通过努力,把白玉蜗牛的养殖发展成品牌,把水果玉米的产量和销量都提高上去,让闫洼群众能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在假期全面实施大学生支教计划,开展高雅艺术进闫洼活动,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请郑大音乐学院等院系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组建合唱团,跳起广场舞,着力推进活力闫洼、文明闫洼建设。”提及未来的打算,一桩桩一件件,潘华已经心中有数,因为他知道,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任务就越艰巨,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潘华一定再要笔者替闫洼村打个广告:“7至8月份是水果玉米的成熟季节,欢迎大家到双庙闫洼采摘、品尝水果玉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