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这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你认识几个?

2023-05-08 11:44 来源:顶端新闻

35092DFC682146D0A5BB0DFB52241B2A-6-2.png

驻马店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天中大地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能人巧匠众多,民间文化特色鲜明。

早在2018年,驻马店就已经有5位技艺高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填补了驻马店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领域的空白!

6701120E525D4291BBDC940D72319400-6-2.png

最早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驻马店名人有确山打铁花传承人——杨建军、西平大铜器传承人——刘青云、西平棠溪宝剑锻造技艺传承人——高庆民、汝南罗卷戏传承人——孙三民,新蔡县济世堂毛氏脱骨疽症疗法传承人——毛顺卿。

B93210258CC2441F9934367D200669D6-6-2.png

2022年驻马店推荐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骆玉华,项目名称为《梁祝传说》,并成功获得审批。

大家都知道,汝南县是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梁祝之乡”,梁祝传说在中国广为流传,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发生于西晋中晚期,起源于汝南境内的梁祝爱情传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44F9AFD9331D4A0F8917BBFB62F661A9-6-2.png

西平县棠溪宝剑铸造工艺传承人高庆民

2004年,高庆民组建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2004年至今,任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总裁。20多年来,高庆民积极宣传、传承棠溪宝剑铸剑技艺,先后在厂区兴建了棠溪冶铁铸剑文化园区、棠溪博物馆,系统整理铸剑技艺文字资料一套《铸剑技艺三章》,并借助文化长廊及博物馆平台,以图片、实物供大众参观,已接待参观团体50多个,参观者6000多人次。

FFA8B7D6DF6348E580937392A1E80438-6-2.png

西平大铜器传承人--刘青云

刘青云,2007年被县文化局聘任为西平大铜器总教练兼指挥,为全县大铜器队传授技艺,从此开始带队到省内外展演、宣传大铜器。2007年以来,参加央视三套激情广场、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等活动,多次获大奖。其排练并指挥演出的西平大铜器老点子《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等连续受邀参加在河南省淮阳举办的中原古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14年,西平大铜器老点子《大闹天宫》等荣获第二届“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优胜奖。

西平县民间大铜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素有“城东喇叭、城西铜器”之说,全县80%的自然村都有铜乐队,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西平大铜器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585281162D14B9A89A9EA5759749149-6-2.png

确山打铁花传承人--杨建军

杨建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舞龙舞狮国家一级裁判、驻马店市民协、曲协副主席等。其先后荣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编撰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化先锋、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佳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河南省民间表演艺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个人成就金鼎奖、驻马店市能工巧匠、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

44FD5F4773E8479492748AC33560933F-6-2.png

汝南罗卷戏传承人--孙三民

孙三民,1961年以文艺专长考入汝南县豫剧团,学习表演与乐器演奏,之后从事乐队工作,曾主奏二胡、板胡兼各种乐器,六十年代中叶从事戏曲音乐创作,曾为六十多种戏剧谱曲。作为罗卷戏传承人,孙三民已挖掘整理出《海瑞搜宫》《打金蛤蟆》、《对金刀》、《朱元璋吊孝》、《打南阳》、《探窑》、《十八里相送》等传统剧目7部,所排的剧目有罗戏也有卷戏,价值很高,使罗卷戏这一古老艺术之花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微信截图_20230508114309.png

FF514A946CB14C27BC34E9965869FC00-6-2.png

新蔡县济世堂毛氏脱骨疽症疗法传承人--毛顺卿

毛顺卿,出身于名医世家,自幼承家训,随父母习医,饱读中医药书,现任新蔡县周围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新蔡县民营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1979年起,继承祖传毛氏济世堂名号,将毛氏济世堂逐步建设成为集医疗、制药、科研为一体的中医药名字号,以中医为本,西医为用,成为享誉豫东南地区的一代名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