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 高卫星:驻马店要在加快城乡融合上实现新突破

2022-06-13 09:32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165508399425.2.jpg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预言: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当时,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初期,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涌入城市,虽然也有经济学家认识到快速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巨大带动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城市管理者而言,流动人口管理成为巨大的负担。与现在各城市竞相“抢人”形成鲜明对照。从现今发展的情况看,该预言应验了!城镇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诸如驻马店市这样的区域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体系中相继出现了国家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性新兴城市等大中型城市,城市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作为国家城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经济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有较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二是产业在空间高度集中,已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这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物质技术基础;三是城市的优势与特色突出,与其他城市有明确分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城市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心城市发展要求有大量的劳动人口支撑城市庞大的运作体系。

对照区域中心城市的这些特点,驻马店市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充分,从载体平台到产业集群、企业的数量、质量,呈现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凸显,但在城镇规模及城镇化水平上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省省辖市中唯有驻马店市和濮阳市只有一个市辖区,中心城区的能级较低,首位度不高,还没有成为具有强大主导作用的区域经济中心。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及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大市的规模很不相称,“小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明显。“驻马店的城镇化水平反映了驻马店作为传统农业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驻马店市“十四五”城镇化规划对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表述。

党的十九大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城乡融合发展也是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要打破城乡要素市场壁垒,使各种要素投入可以通过竞争和流动在城乡经济部门间获得相近的长期回报,改变城乡产业竞争力的二元结构;第二,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业人口或转移人口收入,改变城乡收入分配的二元结构;第三,要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国家社会保障福利,缩小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二元差异;第四,要合理规划城乡环境建设,更大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形态;第五,要促进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改变城乡社会治理的二元分割体制。

有鉴于此,驻马店这样的农业大市、新兴工业大市,要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促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第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县城转移。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只靠农民现有几亩土地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转移,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机会,而驻马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业人口转移提供有效承接载体。况且,驻马店市农业可转移人力资源丰富,常住人口还有55%在乡村,按照驻马店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35年要实现70%的城镇化率,大概还需要转移150万常住人口。因此,驻马店市吸引人口加速集聚的潜力巨大。

第二,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促进驻马店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有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三链同构”“农食融合”行动,可以不断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第三,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促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农村村庄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等特点,意味着公共服务的投资效率很低,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及项目投入需要一定的人口规模作支撑,长远看,与人口规模不适应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能吸引农户留在农村。让大部分未来的专业农户到附近的城市或城镇得到多种公共服务,而不是把所有专业农户都集中起来获得公共服务,更不是给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可能是将来农村人口获取公共服务最主要形式。

第四,以“五个统一”,纵深推进市域一体化。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进一步开阔视野、拉高标杆,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施、统一政策,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五个统一”,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看到,驻马店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城乡统筹、市域一体化发展。在深化产城融合的同时,驻马店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遂平县、确山县、汝南县实现产业、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不断深入,在市场标准体系统一、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高卫星)

(作者系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此文为2022年6月10日在驻马店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有删减)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