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八年了,网购消费经历哪些新变化?

2016-11-28 15:29 来源:新华社

11月9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扫描货物箱中的货物信息。位于广州增城的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全自动智慧仓储基地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承接了4万多种天猫超市全品类商品的存储、分拣和发货。目前,该基地每日货物处理量可达100多万件,较传统仓库相比处理效率提升30%,拣货人数下降近7成。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卢俊宇)经过八年的发展,“双11”已变身为疯狂购物节。虽然经历了很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双11”已成为我们观察消费趋势的一个窗口。

   网络消费在消费方式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009年“双11”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到912.17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11”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但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近年国内消费者对网络购物节的反应已悄然衍变,消费者购物习惯正在从冲动消费过渡到理性消费。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杨建华认为,作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不仅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也应进一步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时掌握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的改革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最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信我们以后进行网络消费也越来越安全、便捷和放心。

  移动支付不断渗入生活各个角落

  8年来伴随着“双11”网络消费的增长,是支付笔数的增长,便利的支付服务极大地推动了网消的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2个城市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辐射全国。

  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消费方式,甚至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用带钱包出门”就可以在一个城市生活,这种在几年前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的想法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

  不过人们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免不了要担心移动支付面临的风险。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移动支付的监管,不断完善移动支付安全性能和加大对移动支付的创新应用,防范金融支付风险。要加强行业管理,尽早制定出行业准则,规范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

  电商扶贫探索乡村经济创新之路

  自2009年“双11”的诞生,中国第一批“淘宝村”应运而生。目前,“淘宝村”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崛起的新形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区市。

  5月22日,蚂蚁金服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国内首个网络消费指数报告。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型网消占比增长率较高,而且享受型网消占比增长率排在前7名的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借助一根根网线,一大批农民接入到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寻觅商机,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要促进农村社会的转型,就是要把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融合起来,借助互联网的融合性包容性,能够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良好新格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