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 14: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2月16日10:46,中牟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观测到具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再次出现在狼城岗镇韦滩村北中牟鸟类栖息地。这是自2020年9月16日第一次观测到黑鹳以来,它们已经连续两年在此栖息。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沼泽地上,有时也成小群活动和飞翔。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草地。为白俄罗斯的国鸟。
据中牟县林业局工作人员12月17日8点36分监控观测显示,10余只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在狼城岗镇太平堤村北中牟鸟类栖息地栖息。
大鸨: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两性体形和羽色相似,但雌鸟较小。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
工作人员介绍,大鸨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2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3.1——易危(VU)、《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王君杰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