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家集村:长征精神代代传 回汉携手共脱贫

2016-11-28 15:2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银川10月24日电(记者 卢俊宇)单家集,地处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红军长征曾三次路过,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经夜宿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佳话。10月18日,“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来到这里,重温这段珍贵的历史,感受长征精神如何在这里延续、如何在新时代下再次绽放光芒。 

长征精神代代传 奠定坚实的民族团结基础

 

 

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义务讲解员拜福贵向采访团记者讲述长征的故事。(新华网记者 卢俊宇 摄)

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拜福贵老人是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的寺管会成员,同时也是一名迄今为止坚守23年的义务讲解员。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长征,但红军长征到单家集宿营的故事已世代口口相传,单家集的后代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早已熟记于心。 

“1935年8月,红军二十五军来到我们这里,受当时国民党的宣传影响,当地老百姓很不欢迎红军,甚至能跑的都躲到山里了。红军战士就三番五次的敲每家每户的门,说明来意,慢慢有的人就让他们进门了。” 拜福贵老人说,“红军每次到老百姓家,第一件事都是先帮着干农活、打扫卫生、喂牲口。” 

讲到“单家集夜话”时,这位老人更是神采飞扬。他说,1935年10月5日,中央红军第二次来到单家集,回族群众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当晚,毛主席与阿訇马德海促膝长谈。毛主席盘腿坐在土炕上,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向马阿訇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阐明党和红军尊重回族习俗,倡导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等政策。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当晚,毛主席就住在了回族农民拜文海的家中。 

1936年8月,红军第三次来到这里,驻扎40多天,帮助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单家集苏维埃回族自治政府,这是西吉县第一个红色政权。 

“长征精神是红军留给我们单家集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一代代的记住、传播下去。” 拜福贵老人告诉记者,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都很多,尤其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清真寺参观人数比往年翻了超过一番。宁夏回族自治区多次组织全区各个单位重走长征路,接受红色教育,意在告诉大家要永远继承长征精神,永远不要忘记革命和红军。 

回汉团结薪火相传 共同携手致力脱贫 

这是红25军离开兴隆镇时,军长程子华为回汉群众的情谊亲笔题的字。现在这幅是仿照当年的匾重新制作的。(新华网记者 卢俊宇 摄) 

单家集村有单南、单北两个行政村,其中回族人口占比超过九成。今日的单家集依然保持长征时留下的“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良好传统,携手推动脱贫攻坚。 

“我们村回汉民族在各方面互相来往,尤其在生产方面。回族群众擅长养殖,而汉族群众擅长种植,于是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单家集村村支书单云告诉记者,单家集村委会主任边旭荣就是汉族,同时也是一名致富带头人。2014年他带领十户贫困户,其中包括六户回族贫困户,成立了助农种植蔬菜合作社,2015年十户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而在单家集的牛羊交易市场,回族群众教会汉族群众如何做牛羊交易,成功吸收周围村子的汉族交易员达40%。 

单家集的村民边万中感慨万分的说:“回族兄弟对我们帮助很大,80年代村里实行包产到户后,我没有耕牛也没任何耕种工具,我们村的单近义帮我耕种了好几年的地,后来村民哈文和我又一人买了头牛,互帮互助种地,一合作就是六年。” 目前,边万中已有了自己的诊所,诊所服务全村的村民,由于收费低,而且他还经常亲自到行动不方便的村民家上门服务,所以在当地回汉群众中威望很高。 

因地制宜 依托特色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脱贫 

当地农民自制“红军粉”的场景。(新华网记者 卢俊宇 摄) 

“目前我们全镇年人均纯收入7697元,高出西吉县所有乡镇,这就是民族团结的作用。单家集村主要充分发展三大特色产业:活畜交易中枢、特色蔬菜种植和‘红军粉’生产。”兴隆镇党委副书记李学治介绍说,“红军粉”的起名缘于这种粉条制作技术是当年红军留下的一部分伤病员教给当地人的,而直到现在还是整个村的支柱产业,目前村里共有四十多户作坊,每户年收入可达到五六十万。 

另外,依托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单家集村不断提升清真牛羊肉科学化经营水平,着力打造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品牌。经过多年发展,清真牛羊肉产品已远销新疆、内蒙古、陕西、河南等地,形成了以牛羊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年销售额过亿元。 

单家集的单南村培育壮大西芹等特色蔬菜产业,2015年全村种植特色蔬菜3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全村一改过去小户经营、个体耕作的模式,创造性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即由合作社发布信息引导基地内农户统一种植绿色特色蔬菜,统一收购后并对蔬菜进行冷藏保鲜、加工和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今年3月,单南村与助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创建了单民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总面积1000亩,主要种植西芹、蒜苗、螺丝菜等,全程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这种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组农户种植特色蔬菜5000亩,解决当地就业人数360人。”李学治说。 

现在的单家集村生机勃发,村民对于脱贫致富信心满满,相信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他们会更加苦干巧干,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奔向小康。

热点推荐